新年感悟:对我们国家战略的一些思考
2018-01-08
2017年过去了,2018年来到了,无疑,我们国家在2017年和过去的一些年,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成就,当然前景就非常令人憧憬,主旋律也就显示,我们应该豪情万丈、信心百倍地去夺取更大的成就。 但干什么都应该讲究方法论,豪情万丈的信心应该有,脚踏实地的精神更应该有! 也就是说,我们应不应该足够冷静地面对和审视当前的情势呢?豪情万丈、信心百倍应该,不过,审慎而为似乎更应该! 具体地说,我们是否还应该或更应该,清醒地看到我们所面临的问题、面临的困难、面临的不足?对存在的问题、困难和不足,投去更多的眼光和思考?用最多的精力首先解决好这些问题、困难和不足,这样,才可能是在将来取得更大成就的有力保证? 我们还面临什么问题呢?这应该是众所周知的。先说国内的问题,思想是否存在混乱?文化是否存在混乱?经济发展虽然在企稳后有一定的增长,但存在的问题多不多?如死气沉沉的股市,能令人豪情万丈吗?等等,等等。 国际环境还用细说吗?应该是一个极其严峻的国际情势吧? 另外,“港独”猖獗,“台独”越闹越凶,等等,等等。 针对我们存在的这些实际情况,我们国家的战略应该首先注重解决哪些问题呢? 说一千,道一万,“自身硬”是绝对的根本保证,我们必须把国内的问题首先解决好了,国力足够强大了,国民思想统一了,文化凝聚力超强了,我们再干什么就得心应手了,是不是? 而我们现在是怎么做的呢?当然不能说不想解决国内的问题,如曾经的韬光养晦,但现在投入的精力似乎少了些?而对国际问题投入的精力似乎相对多了些? 我们曾经的韬光养晦是对的,但有所作为差了些,然而在这几年,有所作为虽然好了些,但步子是否又有些“迈偏”了? 有所作为应该在捍卫国家利益的方面毫不含糊,而我们总是在避开与敌人的正面交锋,这无疑助长了敌人的肆无忌惮,不断地萎缩我们自己的战略空间,这应该是有害的吧? 当然,斗争是要讲策略的,为达战略目的,可直接为之、间接为之、迂回为之,不是只有固定模式,但能否选择正确的策略是至关重要的! 可以看到,现在我们的战略和策略确实变了,但却是在另辟蹊径,开始输出价值观,这确是在谋求有所作为,但却是在谋求另一种有所作为,其实这就是在输出意识形态。 我们几十年不太讲意识形态了,不是不要了,而因为是在“特色”阶段,这么做是必要的,而现在我们虽然没有讲过去的意识形态,但却是在变相地讲了过去的意识形态。 我觉得这样做本来很好,但似乎早了点? 因为我们的“自身还不太硬”,有些勉为其难。 还因为这样会激怒敌对势力,敌对势力不会看不明白我们在干什么,他们当然会凶猛地扑过来。为什么美国、英国、德国、澳大利亚等国家近来歇斯底里,道理似乎就在这里。我们虽然不明说是意识形态的问题,人家也不明说,但争斗加剧了! 所以我觉得,这种“另辟蹊径”、“你打你的,我打我的”之策略,效果似乎很难奏效? 因此,敌对势力的歇斯底里就不用多说了,朋友我们恐怕也争取不到多少。如“一带一路”,虽然有很多国家欢迎,但他们关心的只是经济利益,虽然在理念上能随声附和,但在最终很难形成政治上的力量群体,我们付出的可能只是“经济和精力超支”? 因为在现在的世界上,信奉的还是丛林法则,靠我们推出的新理念很难在短时间内扭转过来,我们可能将空劳“筋骨”? 所以我们可能犯了急躁病,过于理想化了!? 我们应当首先把国内的事情搞好,同时解决好周边的问题。 如朝鲜半岛的问题、中日问题、中印问题、台湾问题、“港独”问题,等等,解决好国内问题和周边问题,比“构建国际新秩序”应该重要得多! 如对美国的问题,不应该避开矛盾,应该直面矛盾,你侵犯我国家权益就是不行。在讲丛林法则的世界里,强盗是尊重强者的,你越“猥琐”,强盗越是肆无忌惮! 应当说,特朗普执政一年,是内外交困的,唯有我们不但避开交锋,还努力寻求合作,在客观上支持了美国的政治稳定、经济繁荣。但特朗普领情了吗?这可能就是“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”的翻版! 我不是不主张与美国的合作,但要在斗争中合作,你斗争了,特朗普为了摆脱国内外的艰难处境,反而会主动地跟我们寻求合作,我们的处境反而会更好。我们不给特朗普设置任何障碍,以为特朗普会理会我们的诚意,其实是错估了西方人的哲学思维,特朗普会从本来很棘手的我们这个方向腾出手来,去化解其它方面的压力,又反过手来“掌掴”我们,不但没完没了的要利益,还会毫无顾忌地欺侮我们! 所以我呼吁,应该把国家战略的重心放在国内和周边,谋求“国际新秩序的构建”似乎早了点,这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国内的各种建设,伤了我们的“元气”,使与敌对势力的斗争过早地明朗化。 我还是赞同“合作共赢”这一理念的推出就可以,这种“暗度陈仓”的效果会很好,不要进一步明确“构建国际新秩序”,本来就是这么一回事,但不应该过早地形成理论和追求上的张扬。 我还是赞成在国际上以发展双边关系模式为好,举澳大利亚的例子。关系如果发展好了,其理念固然会潜移默化地向我们靠拢,在客观上就分化了敌对势力。如果有“价值观”突然横在中间,其就会警觉,其就会自然而然地以西方固有的理念与我们争斗。 与印度的关系也一样,双边关系如果处理好了,就会因为因有发展亿万先生家的共同利益,与我们有很多的共同语言。如果我们要“唱高调”,印度就会使原来的反感加剧,在客观上滑到敌对势力中去。 对日本的问题不能只看到其是美国的帮凶,着实可恶,还要看到日本的难处,怎么样来利用日本的难处,从而来改善中日关系,改善我们的国际环境。 所以,如“一带一路”还应该只是个倡议而已,是一个经济措施而已,上升为国家战略,甚至于是唯一的大战略,似乎有些激进? “构建国际新秩序”也是如此,我担心将事与愿违,我们在“特色阶段”应该有足够的耐心,在我们“自身硬”了以后,再怎么“折腾”,也能让我们随心所欲,太急躁,反而可能欲速而不达。
|
草根简介
|
|
1968年下乡,1970年回城,先后在鞍钢、东北电管局系统工作,现为国企退休中层干部
|
|